子牙此际落凡尘,白首牢骚类野人;几度策身成老拙,三番涉世反相嗔。 礄溪未入飞熊梦,渭水安知有瑞麟;世际风云开帝业,享年八百庆长春。 因为昊天上帝想要重组天庭团队,看中了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仙首,想要让他们来充实天庭各主要部门。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仙首那可是阐教玉虚宫的中坚力量,耗费了元始天尊多年心血培养而成,他怎么愿意让自己多年的辛勤付出付之东流啊! 元始天尊找到了自己的师父鸿钧道人,将自己所遭遇之事及想法全部告诉了自己的师父,元始天尊道:如今天庭神职多有空缺,就是将我那十二名弟子全部送去天庭,也不能够解决天庭的燃眉之急,因我门下弟子犯了神仙一千五百年一次 的红尘之劫, 杀伐临身,需要下界渡劫,又恰逢人间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眼见商周之争将起,可令三教阐教、截教、人道教门人共同下界历动,共同完成吴天上帝布置下的任务。鸿钧道人听罢,也觉得此事不妥,反倒是元始天尊的想法甚是可为。 于是鴻钧道人安排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在碧游富共拟封神榜,共编成三百六十五路神职,分为八部:雷、火、痘、斗、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 鸿钧道人命元始天尊挂帅,完成封神大业。 玉虚宫也因此闭宫止讲,一日, 元始天尊命白鹤童子将姜子牙请到宫内,言道: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享人间之福。如今,成汤合灭,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下山封神,辅助明主,位极人臣,此处再非你久居之所,收拾行豪下山去吧!姜子牙闻听此言,很是疑惑,自己-心求道,从未想过人间之事,央告再三。元始天尊道:天数如此,岂得违拗!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凡是遇到解释不清,表达不明之事时,多数都是用天数来搪塞过关。 这时,南极仙翁也帮着元始天尊劝说姜子牙道: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这师徒两个是把姜子牙当成傻子了吧,个说与仙道无缘,一个又说还有上山之日。这两人的话都没说到一起,分明就是看姜子牙在昆仑山无所作为,想要让其下山。姜子牙不得已离开了修行四十余载的昆仑山。 下山以后,姜子牙心中十分的悲凉,叹自己三十二岁上山,如今这个年纪下山,又一事无成,心中不免感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姜子牙举目无亲,想起年轻时有一结义仁兄宋异人,于是便投奔他去了。二人相见甚欢,当宋异人问及姜子牙在昆仑山学得什么道术时,姜子牙回答道:挑水、浇松、种桃、烧火、扇炉、炼丹。宋异人言道,这不过是些仆佣杂役之事,贤弟不如还俗,干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姜子牙在昆仑山并不受重视,干得尽是一些杂役之事,怎么能跟仙道扯上关系啊?在宋异人的安排下,姜子牙娶了马氏为妻,但姜子牙终日里闷闷不乐,更无心情与马氏亲近。 在昆仑山上,姜子牙基本上不用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但是离开昆仑山之后,姜子牙就面临了完全不同的命运,那就是要挣钱养家。在马氏的安排之下,姜子牙也尝试了许多维持生计的方法。比如编箕卖揖,比如磨面卖面,比如在宋异人的酒店里开店。但是不论姜子牙做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一事无成:卖卖,没人买;卖面,面随风飘散;开酒店,一整天没人上门!如此一来,几乎让姜子牙在朝歌无法生存! 姜子牙想起自己下山时元始天尊说的话: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在上面这段描写当中,元始天尊对姜子牙交代得很清楚,那就是“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 姜子牙下山之后,并没有直接去西岐等待明主的出现,而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来到了朝歌。另外,元始天尊已经明确告知姜子牙“成汤数尽,周室当兴”,姜子牙还是选择去朝歌,这不是姜子牙不按套路出牌吗? 因为姜子牙的不按套路出牌,有可能打乱元始天尊的封神计划。假如姜子牙卖笊成功,那么他就有可能成天地砍梗编辑卖辑,那么就有可能忘记封神大任的事情。假如姜子牙卖面成功,那么姜子牙就有可能以此为生,再不离开朝歌。假如姜子牙开店成功,那么姜子牙就会认为朝歌是自己的长居之地,再不想西岐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这样,元始天尊能答应吗? 所以,虽然姜子牙下山,是元始天尊允许的,但是元始天尊却想尽办法,让姜子牙一开始在朝歌一事无成,几乎无法生存。好在后来的姜子牙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了元始天尊给自己安排的套路,所以在朝歌无法生存之后,就来到了西岐的渭水之变耐心等待。 所以说,姜子牙下山之后,自己思路不清晰,走错了方向,所以才会遭遇到各种挫折、磨难。
小王读封神(十五):姜子牙下山
原文链接:小王读封神(十五):姜子牙下山,转发请注明来源!
「小王读封神(十五):姜子牙下山」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