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明智聪明两座山 前者总是更伟岸

□朱国良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喜滋滋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我很是理解这种受用。但不知怎么地,我也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轼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做派已到了“总与儿童谈和平”的境界。作为有着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来说,他的弦外之音,自是颇有深意。因着才高伴随不幸,智慧隐伏着痛苦,使得这位命运多蹇苦难深重的文坛大家,明智地感到文化群小容不了他的才高志大,庙堂权贵看不惯他的行为方式。而我则佩服他的聪明才智,更钦佩他的明智理性。读懂了苏东坡,读懂了人生的大半,世事洞明,高屋建瓴,我是这么以为的。

一般人总爱别人夸说自己聪明。夸奖孩子聪明,人同此心,可以理解。我也知道。人总是多多少少有些聪明因子的,当然要做到从聪明到糊涂,这是大难的。但是太过聪明也如双刃剑,会刺伤你自己,特别是那动心计、耍心眼的小聪明。有位长期在台湾的名人,最后的总结是“一生误我是聪明”,这种况味,这份体味!只有理解他的经历和事例,才能明白其内心深刻的感受。

其实只有在聪明之中散发一点明智的光彩,才是一种境界。明智与聪明隔着一座山,这座高峰更伟岸,更有无限风光,更具别样景观。

不少人都有聪明的历程,都有年少的轻狂,不懂得体谅他人,不知晓藏拙自己,只爱好显摆,也偏好张扬,锋芒全无遮拦,却不知那些锐利都是砂石边料,并非良栋屋脊。岁月渐长,年华老去,方才明白聪明未必是好事,哪怕你或许真的有些小聪明,会要点小本事,哪怕人家的夸赞也出自真心。但聪明要是受人妒忌,要是用错了地方,搞错了对象,总算计别人,聪明过了头,又当他人都是傻子,不知别人明白着在看你演戏,那也是很可怕可悲的事。

生活就是这样,有天分和聪明不一定就幸福。在人生这出戏中,不少悲剧和谢幕,竟都是太多聪明人所致。聪明是个好东西。人人都怕不聪明。但聪明也是个危险的东西。世事难料,命运难卜。祸福相依,苦乐相伴,更需要我们学会理智地去生活和处世。太聪明,就会以为世界就在自己手里,世人尽醉我独醒,一不小心,就伤了别人,刺到了自己。

狐狸假着大虫威,谁比谁聪明?乌龟和兔子赛跑,谁比谁明智?不少聪明人,往往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比较张扬和张狂,忘记了怀揣明智和理性的明镜上路,认为自己总是花,别人身上都是疤,好逞强,不示弱,殊不知能够“示弱”,甘于平庸,安于平淡,有时也是一种大智慧,放长线钓小鱼,也是一种真境界。他们能够识得时务,看小自己,放低位置,降低姿态,懂得低头,限制标准,因而也就少了别人的妒忌和中伤,也显示了一份自知之明和豁达大度。

名人们更有这样启智的范例: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颇有自知之明,上课时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甘于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喝彩。小说家巴金是一个明智之人,他以一贯的从容、自信、优雅和轻松化解矛盾,从未见他动辄颐指气使。即使在病重期间,身边人说要去“叫”医生,他还纠正说要“请”医生。正因为他低调处事,友善待人,大气包容,敢讲真话,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刀尖易折,笔尖易断。聪明反被聪明误,智慧也会多痛苦,不少时候往往是这样的。但明智和理智都往往能够化解郁闷和苦楚。有一位名人说过:好人之“坏”,就在于不敢和坏人作斗争。这话是有深意,可作深解的,但我有一位朋友,曾受到过小人的不少次中伤,遭到过有的人下的脚绊。而在他有能力可以反击和“治治”这些市侩小人之时,他却选择了“让他三尺”的办法。这一做法看来愚笨,实乃明智。殊不知,生活中的邪恶和丑恶是注定了的,许多时候也不必处处反击,而蔑视也是一种道,一种抑恶之道。“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甚至连眼珠也不转过去”。无言以对有时也会产生让人畏惧的力量。况且恨别人、搞他人,争来斗去,也要付出成本的。憎恨,有时候真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的疯牛,让其撒野发狂,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丧失理性的憎恨,刀舔他人之时,也会血溅自身,这样的明智远远超出聪明,高人一等,胜人一筹。

生命苦短,日月流长,尔虞我诈,只会两败俱伤,又只为一点利,争得一口气,实在也意思不大!到了一定年龄,进入特定岁月,往往就有更多的反省,更清醒的认识。似若这样的看破悟透,也是一种精神的超脱和升华,亦是一份真正的明智和智慧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晚潮|明智聪明两座山 前者总是更伟岸」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