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谜/第三回/桃园“三人”结义还是桃园“三次”结义

第三回

桃园“三人”结义还是桃园“三次”结义

(一)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开篇故事,也是普罗大众津津乐道的。但民间流传的桃园“三”结义并不是刘关张三人结义,而是三个人结了三次义。第一次结义就如《三国演义》小说中所叙述,三人在闹市中萍水相逢。张飞本是卖肉的,把自家的猪肉放在阴凉的井中冷藏,上面盖上了千斤大石板。恰巧被路过卖绿豆的关羽瞧见,却是一把将盖在上面的石板挪开,径自取肉来吃。张飞得知此事,马上跑到集市去找这位吃了他猪肉的大汉,一把捏碎了他的绿豆。两个人当街便打起架来,拳来脚往,难解难分,半天也分不出个胜负,但谁也不肯罢休。旁观的人们想劝架,又怕被这两个大汉给误伤了,只能远远地看着,干瞪眼。

卖草鞋的刘备跳到了两人中间,一手攥住关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张飞的胳膊,朝两边一分,又朝下一按,两人立刻就成了打了霜的茄子,分毫也是动弹不得了。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一龙分二虎”。

旁观的百姓们也都是纷纷叫好,关张二人也是从心底里服气了。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关张二人都愿意结交英雄,遇到刘备这样的人,又岂肯轻易错过。三人意气相投,索性当街就要结拜兄弟。张飞动手捧了些土,堆在当街;又捡了几根柴火,权当蜡烛,然后拉着刘备和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拜成兄弟了,当地百姓也就称之为三兄弟的第一次结义。



(二)

俗话说:“米面夫妻,酒肉朋友。”刘关张萍水相逢,一时间打得热乎,其实也脱不开酒肉二字。三人之中,张飞最富;关羽贩粮,吃穿不愁,每次到张飞家赴宴时,也都不空手而来;刘备卖草鞋,小本生意,赚头也少,养家糊口尚且困难,更别提其他的高消费了。张飞、关羽见他总吃白食,便合计着想摆脱这个累赘。这天,张飞一如往常,在自家后院安排了筵席,先和关羽落了坐,独独把上首位空着,这个座位就是留给刘备的。

刘备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了那个空的座位上。原来关张二人在那里铺了一张草席,席子下面盖的是一口水井,按照常理他会直接掉下井去。意料之外的是刘备竟然坐得安安稳稳,照旧大吃大喝。

张飞惊得说不出话,绕到刘备身后,暗暗揭开了一点芦席,只见井里云雾缭绕,浓烟中一条鳞光闪耀的五爪金龙托着刘备。张飞艰难地平复着自己的心情,附到了关羽耳旁,告知关羽自己刚才的所见的种种。关羽才意识到,刘备是英雄落魄,将来定会飞黄腾达。于是对他说道:“刘大哥,想当初我兄弟三人当街结拜,未免草率。不如现在三弟家里,准备牲口,重新祭拜天地,你看怎么样呢?”

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张飞家的后院中进行了第二次结义。



(三)

又过了一段日子,刘备还是经常到两个兄弟那里蹭吃蹭喝,但他的心里也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他想了个主意,刘备借来了许多布袋,装满黄土,袋口朝下,成排放在墙边。然后请来了关张二人。

关羽、张飞认识刘备这么长时间,也是头一次来到刘备家里。刘备家徒四壁,连锅碗瓢盆也都是残缺不全的,但是墙边却是堆了很多布袋子。张飞便问道:“大哥,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啊?”“黄金!”刘备答道。关羽心里明白,却不愿点破。张飞性子耿直,就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哥,你这袋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啊,你这儿怎么可能有真么多的黄金呢?”伸过手去,便开始摸索着,手里的触感却是硬梆梆的,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黄金!”

张飞趁着酒兴,抱起布袋,将袋口朝上,里边果然都是金灿灿的金子。刘备却是愣在了原地,明明装的是黄土啊,怎么就变成金子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关羽恍然大悟,告诉俩人,这是上天的谕示,要他们在一起风雨同舟,共谋大事。于是三人决定再结拜一次。

刘备家住楼桑村,村西北有一处桃园,正逢春暖花开,生机勃勃。三人便再次再这里进行了第三次结拜,这才是桃园三结义。后人为了纪念,在此处盖里一座楼桑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三国演义》之谜/第三回/桃园“三人”结义还是桃园“三次”结义」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