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题型启示:探究2018年全国中考特色名著题

2018年中考特色名著题

本期编者从2018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精选了几道特色名著题,并对每道名著考题进行细致评析,以期对2019年中考名著考题题型作一深刻的探索,希望对即将参加2019年中考的考生备考复习有所裨益。

01

人名深意理解

(2018·浙江绍兴)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意?请参考示例(不要求仿照),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鲁达(《水浒》) 翠翠(《边城》) 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香菱(《红楼梦》):“香”昭示了她的美丽温柔,诗心才情;“菱”是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惨。她的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寄寓了这位女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怜惜。

我选( ):

试题评析:正如题干所说,名著之所以经典,正因为其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人名,也“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内涵丰富,意味深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阅读名著,不应仅仅停留在知道主要人物、了解故事梗概、背诵主题思想这样肤浅的层面。这样的阅读无疑是暴殄天物。正因如此,部编教材在每篇名著导读中设置了“专题探究”栏目,引导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对名著精读细读。考生在解题时,可结合题干“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四个方面,参照分析香菱的示例来回答。如鲁达的“鲁”有鲁莽意,“达”有通达智慧意,体现的是其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有时作者给笔下人物起名时,往往反其道而行,如祥子名中有一“祥”字,却处处“不祥”,他的买车梦三起三落,最终堕落到社会的黑暗泥淖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同情。

参考答案:(示例)鲁达:“鲁”,鲁莽,他生性粗豪爽快,如会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达”,通达,他生性豁达不拘,如提辖的官位,一声不响就扔下了。他的法号“智深”,智慧深沉之意,如野猪林救林冲,理智冷静。

翠翠:“翠”,暗含她如茶峒的青山绿水般纯洁美好,温婉多情,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更暗喻着这个山里女孩生命力的顽强。她一出生便无父无母,与祖父相依为命。在天保意外溺亡,傩送赌气出走,祖父撒手人寰时,她坚强地撑起了渡船。翠翠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祥子:吉祥如意之子,但他的一生总是与“不祥”联系在一起。他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他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他身上,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02

名著诗词分析

(2018·江苏苏州)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试题评析:古典章回小说中,常常会穿插一些诗词,不少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一扫而过,很少关注它们,认为其可有可无。其实,它们在小说中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作用不但使作品富含诗意,还有概括情节内容、刻画人物形象、描写景物、评价人物事件、揭示主题和作者思想等作用。相对于不少中考题对回目的考查,此题更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这首回目前的小诗,概述本回目的主要情节。从这首诗前四句的“入江楼”“呼酒”“吟诗”可知讲的是宋江浔阳楼酒后题诗的情节,从最后一句“闹江州”可知讲的是梁山众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的情节,五、六句情节相对难一点,但只要真正读过名著,从“赝书”“狴犴囚”可知说的是戴宗听吴用计策送假信反被识破,最终沦为阶下囚的故事。

参考答案: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戴宗送假信被识破,沦为阶下囚。众好汉为救宋江和戴宗,在江州劫法场。

03

全缩本比较阅读

(2018·浙江湖州)甲文选自全译本,乙文选自缩写本。请对比分析两段文字,并结合你对《简·爱》整本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200字左右。

“简·爱!——简·爱!”他只知道这么叫唤着。

“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

“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生的简?”

“你已摸到了我,先生——你正搂着我,而且搂得紧紧的。我可不是像尸体那样冰冷,也不像空气那样虚无缥缈,是不是?”

“我活生生的宝贝!这的确是她的四肢,这的确是她的五官。不过我受了那么多苦以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幸福了。这是梦,是我夜里常做的那种梦,我梦见像现在这样又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吻她——我觉得她是爱我的,相信她绝不会离开我。”

“从今天起,先生,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

(选自《简·爱》,商务印书馆,宋兆霖译)

“简·爱!——简·爱!”罗切斯特激动得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罗切斯特,我是简·爱,我回来了!”

“我不是又在做梦吧?我做过很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简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醒来后,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她不会再消失了吧?”

“不会了,先生,我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从今天起。”

(选自《简·爱》,吉林文史出版社,李勋译写)

试题评析:不少同学阅读名著为求速成,常会选择一些名著缩略本进行阅读。这种快餐化的名著阅读方式有什么危害呢?除了不能细细品味名著的语言艺术特色外,对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性、作品主题的多元深刻性等方面的了解也是有所欠缺的。本题即从这方面巧妙设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两段内容相同文字不同的名著片段后,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解题时,可对比两段文字,重点关注全译本中多出的内容,结合作品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全译本在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要细腻丰满得多,比如【甲】中罗切斯特的两段话,三个问号,两个“活生生”,两个“的确是”等,在反复疑问和确认中,生动地写出了他似信非信的惊疑,似幻非幻的惊喜。没有简·爱的日子里,罗切斯特无所事事,万念俱灰。此刻,他是怎样的“甜蜜的疯狂”啊!“我亲爱的主人”“我活生生的宝贝”等语句,也满含爱人之间的温度与热度,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如果像【乙】那样只保留故事主要情节而删减了那些细腻独到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不会那么真实、立体、丰满,《简·爱》的文学价值也会大受影响。(其他角度如“【甲】用第一人称”“【甲】从一个盲人的角度来写罗切斯特的反应”“【甲】中不仅有对梦的回想,也将现实与梦结合在一起”等,言之有理即可)

04

阅读策略探究

(2018·浙江嘉兴)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试题评析:常见的中考名著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理解情况,此题专门传授考生阅读名著的策略方法,以方法论引导考生思考阅读过的名著,加深对名著的理解与体会,可说是别具匠心。所选两部名著体裁都是小说,一为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一为外国现代小说《简·爱》。阅读策略,一为关注章回目录,把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进行专题阅读,可以更好地梳理人物相关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以应对长篇章回体小说人物众多,极易张冠李戴的问题;二为关注叙事角度,与其他小说常见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觉的上帝视角的叙事角度不同,《简·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关于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相信同学们在现代文阅读备考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此处不再赘述,但回答时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切忌只是机械地罗列抽象的理论。

参考答案:(1)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穿插出现,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来写作,《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爱的眼睛来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05

专题阅读感悟

(2018·北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试题解析:这是近年来中考名著考查常见的一种题型,给出某一专题,要求考生结合读过的一部名著,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这类题多为开放性试题,并不限定某部名著,或给出若干名著,要求考生根据名著人物、情节,围绕某一特定专题进行阐述,开放中又有一定限制性,深受命题人青睐。就本题而言,可从托尔斯泰的名言中提炼出核心元素“智慧”,然后结合名著中的某一人物及情节内容,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众好汉智取生辰纲等,围绕核心元素谈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收获,开启智慧的大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我学会了面对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只要善于转换思路,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关羽单刀赴会,运用勇气和计谋成功脱险,让我明白处变不惊也是一种智慧。

- END -

来源 | 文字选自《语文报·中考版》,由天下语文(ID:tianxiayuwen)编辑整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中考新题型启示:探究2018年全国中考特色名著题」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