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以"弱者如何战胜强者"为主线讲述了可歌可泣的各路英雄


三国这段历史,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百舸争流、英雄辈出。一部三国演义,是讲不完无数英雄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如何叱咤风云,如何扬名立万的,就像歌声中唱的那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如何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去伪存真,尽量还原真实的三国历史呢。

从三国乱局开始,董卓把持朝堂到曹操、刘备、孙权的崛起,从三国鼎立到司马家族一统归晋,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更是一部男性扬名立万的故事。

大汉从建立之初,就无比强大,传位到东汉后,就急速衰落,是什么原因让其瞬间分崩离析,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董卓本是一无名小卒,又凭什么把持朝政?英雄吕布难道真的是为了貂蝉暗杀董卓吗?

袁绍真如罗贯中写的那么无能吗?既然无能可他又为什么成为关中最具实力的一方?如此强大的袁绍在事业正辉煌时,又怎么被当时名不经传的曹操打败?

曹操虽然是官二代,被董卓通缉,又被袁绍追杀,那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强做大的?他眼中的伪官二代刘备,出身草根,又怎么和他水火不相容?"狭天子以令诸侯"后,触手可及的皇位,曹操为何不取?

刘备真是书中讲的那样仁厚贤德吗?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真有这么回事吗?"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可这两个人刘备均已得到,为何却依然赢不了曹操?从一个贩卖草鞋的屌丝,又如何成长为三国鼎立的一侯?

诸葛亮真有书中写的那么神奇吗?刘备和诸葛亮真的是彼此信任吗?刘备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为何独揽蜀国大权,不还政给刘禅呢?在明知打不赢曹军的情况下,为何如此神通的诸葛亮不听众臣劝阻还要强行北伐,最后却大败,命殇五丈原?

司马懿明知曹操可能会杀他,可他为何偏偏却还要靠近曹丕,成为曹丕最信任的人?昏庸无能的司马炎论才华和谋略怎么也不及司马懿,可偏偏是他做了司马懿不敢做的事情统一了三国,难道这真是天意吗?毕竟曹操早就在布局如何防备司马家族呀。

英雄帅气的关羽怎么就那么瞧不起的老将黄忠?难道真因为和黄忠抢攻发起襄樊之战的吗?关羽荆州沦陷,命殇黄泉,仁德的刘备,机智的诸葛亮为何不制止关羽,真的是关羽不听号令吗?

孙权成名于少年,在父亲死后,沉着冷静,勇敢机智,顺利继承父亲的大好江山后,为何老想着和刘备结盟?孙权手下有三国第一帅周瑜,三国第一嘴鲁肃,怎么就不愿和刘备、曹操一战定天下呢?

……

为什么?为什么?三国故事里有十万个为什么,这很多疑惑,岂能是一部三国演义能说清。

史书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三国演义不外乎以"利益"作为基本点进行讲述。

从董卓带三千兵进京本是应付大将军何进吩咐的差事,却被天上掉馅饼无意之举把持了朝廷;从曹操被董卓袁绍追杀逃命开始,却一举成了三国最强的诸侯;从刘备桃园三结义开始,一路颠簸流离,却被曹操视为最大的威胁,终于也成长为和曹操并肩的诸侯,还有很多……。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作者罗贯中是站在弱者的角度来写的。也就是说《三国演义》通篇讲述的"弱者是怎么战胜强者"的。这可能才是三国演义巨大的价值所在。因此,以这样的方式走进鸿浩的三国历史中,你才会更深刻的去领会斗智斗勇的策略中去,去感观声势浩大的拼杀战斗场面,去体会悲欢离合的三国英雄人物。


照片‖来自网络,图文内容并不关联,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三国演义以"弱者如何战胜强者"为主线讲述了可歌可泣的各路英雄」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