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借古喻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毛主席是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历史人物的。 毛主席向来主张对曹操给予客观的评价。 李白在《望鹦鹉洲悲祢衡》一诗中肯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又指出他轻视祢衡的失误,毛主席认同李白对曹操的评价,说“此为近之”,即认为对曹操的这种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毛主席对曹操“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及“不杀降”的政策均十分认可。 在文学方面,毛主席于1954年7月23日致李敏、李讷的信中说道:“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还有一次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但毛主席对曹操也有过一些批评。 此外,毛主席还曾批评曹操不能严于律己。《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中,讲述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主席圈画了这一段,并写道“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即赤壁一战的失败,是曹操自己所犯的重大失误。但曹操却没有归罪于自身,可见他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处事不公。 毛主席曾多次谈论刘备,有褒有贬。毛主席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在他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有很强的组织粘合能力。 但毛主席认为,刘备也有明显的缺点,最显著的是他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在魏蜀吴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曹刘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孙刘之间则是次要矛盾。 刘备没能够看清楚这一点,当孙吴政权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关羽去驻守,而关羽意气用事,根本没有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在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以后,刘备又急于为关羽复仇,轻敌冒进,犯了兵家大忌,最终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 与曹操、刘备相比,毛主席对孙权评论不多。但从他蜻蜓点水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孙权在毛主席的心目中也是人杰。 毛主席曾经在《讲堂录》中写道: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除此之外,毛主席多次在讲话中借用孙权重用周瑜的例子,来说明选拔干部不能论资排辈,而要注重能力,注重水平,要敢于放手使用新人。而这实际上就是毛主席对孙权善于用人的充分肯定。毛主席点评曹操——“真男子,大手笔”
毛主席晚年在出席座谈会时曾说: “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毛主席以此为例批评曹操刚愎自用,不能采纳良策。毛主席点评刘备——“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毛主席点评孙权——“当今惜无孙仲谋”
毛主席与《三国演义》,看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
原文链接:毛主席与《三国演义》,看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转发请注明来源!
「毛主席与《三国演义》,看毛主席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