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上一场有名的战争,稍微知道一点三国的人没有不知道赤壁之战的这个要归功于罗贯中,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浓抹重彩描述的就是这场战争.有人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七分实三分虚那么唯独在赤壁之战这个问题上它是七分虚三分实赤壁之战的这场战争,实际上在正史上留下的记载非常之少而且不乏矛盾之处而遗留的问题一大堆,有些什么问题呢? 一、谁的战争,二、规模如何,三、时间地点,四、过程结果,五,胜败原因 这五个问题上都有疑难以至于史学界多次爆发新赤壁之战,那么我们一条条来看. 谁的战争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战呢还是曹孙之战应该说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要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这个目的当曹操夺取了江陵以后,应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他为什么还要顺江东下以及他顺江东下到了是打谁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说是打刘备的孙权被诸葛亮,鲁肃和周瑜拉下水了,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打孙权的,主张打孙权的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而那封信我们知道本身是可疑的,那么依看法呢,应该说"曹操顺江东下是既打刘备也打孙权",因为这个可以从孙权对周瑜的话来做证明孙权跟周瑜说公瑾兄你先带着军队先走打得赢固然好打不赢你回来,孤亲自与曹孟德决一死战他是这样说的这说明曹操的目标是孙权,如果曹操的目标是刘备,而孙权是被拉下水帮刘备的, 孙权的话就应该这样说,公瑾兄,你带着部队去看看打得赢咱捞一把,打不赢你赶快回来咱不管那刘豫州的死活了,他应该这么说,但是问题在于孙权的这段话是记载在《江丧传》里面的,其真实性也是个问题。 规模 如何有一种说法说这场战争,其实曹操只有五千人就是他追赶刘备,一路追过来的那五千轻骑兵证据在哪里呢证据在诸葛亮的话里面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劳师远征追赶刘豫州一日一夜三百里追到这个地方来已成了强弩之末很显然就是指那五千轻骑兵嘛但是, 如果曹操的军队只有这五千轻骑兵的时候刘备见了周瑜周瑜告诉他带来了三万人刘备怎么会说"恨少"呢你三万加上刘备一万加上刘琦一万五万人对五千人还少啊,可见曹操这时候不只五千人,而且《周瑜传》的正文说得很清楚"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这是《三国志.周瑜传》正文记载的,也就是说曹操这个时候应该有几十万人到底是几十万我们搞不清楚,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四、十万、二十万、这样几种。 时间地点 如果说五千人的说法能够成立,那这种说法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五千骑兵一日一夜三百里从襄阳追到当阳,打了刘备一家伙以后到了江陵,然而从江陵又赶过来了赶过来以后没想到这个时候孙刘已经组成了联军一家伙撞上去一场遭遇战所以曹操打败了,那么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的十月它很快嘛 而如果说曹操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要打孙权那么他决不敢只用这五千骑兵,他一定要集结部队他集结部队是要一个时间的那么这场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三国其二十四,赤壁之战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的十二月(公元208年),地点在那里呢学术界的意见倾向性的意见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蒲圻县境内现在蒲圻县,已经改名赤壁市不是在黄州的那个赤壁,就是不是苏东坡写赤壁赋和赤壁词的赤壁,所以现在湖北有一个说法叫文武赤壁,赤壁就是苏东坡,写赤壁词和赤壁赋的那个赤壁,武赤壁就是现在赤壁市的那个赤壁,是赤壁之战的赤壁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 过程结果 这个过程《三国演义》是写得非常精彩的,从决策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当中很多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已经变成了新的成语了,比方舌战群儒啊已经变成成语了,但是说了《三国演义》在这个问题上是七分虚三分实很多事情是没有发生过的比方舌战群儒是没有发生过的智激周瑜也没有发生过的还有周瑜突然一天生病诸葛亮去看他,什么在手心写个条子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诸备只欠东风这也是没有的,但是都已经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了,等等都是没有的那么有些事是有点影的比方说蒋干中计这是有点影的为什么呢蒋干这个人是有的另外草船借箭,这个事也有一点影, 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是发生在孙权的身上,时间是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那就比赤壁之战更晚了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和孙权作战,有一次孙权驾着船到曹操的营寨里面去看曹操命令放箭箭射到了孙权的船上,然后船就歪了倾斜了于是孙权下命令调个头再让他射曹操又射箭 然后两边箭射得差不多一会儿船就平过来了孙权把船开走了,说是这么一个故事 他也不是借箭,而且有人算过说草船借箭在技术上不可能他算过要多少个草人这草人有多重,摆成一排有多长要多少多少船,才能够借到十万支箭等等等等。有人算过,我们也不会算这个,技术上是不可能,这个事我们也以后再说那么实际的战斗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正史上记载的过程给大家讲一讲正史上的记载比较可靠的是《三国志周瑜传》《周瑜传》,而这部分内容我们留到下期再详细解读。
三国演义历史疑云(一)
原文链接:三国演义历史疑云(一),转发请注明来源!
「三国演义历史疑云(一)」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