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之三十七 小霸王孙策(六)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蒲公英爷爷,上回说到孙策打败了刘繇、笮融又攻下了秣陵,然后率军去捉太史慈,接着这茬咱们继续把故事讲下去:

太史慈在泾县招得精壮男子两千余人,伙同县里的官兵准备去找孙策复仇。孙策引军来到泾县,依照周瑜之计,包围泾县后重兵攻南、北、西三门,唯有东门的兵力最为薄弱。在东门外离城五十里的地方,路旁埋伏了重兵,只等太史慈跑到那里时,路两旁伏兵齐出,定能将他生擒活捉。

孙策手下有一个叫陈武的人,身长只有七尺,生得一张黄脸皮、一对红眼珠,呲牙咧嘴,形如鬼怪。此人虽然相貌古怪,却有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泾县城的城墙不是很高,奉孙策之命,当夜孙武身着短衣口衔短刀,趁着夜黑风高悄悄地爬上了城墙,潜入城中放起火来。城内的百姓和官兵看到起了大火,纷纷四散逃命。孙策见城内火起,便下令三面攻城。

太史慈见城内起了大火,忙持枪上马招呼手下人,可他招募的那些人都是山野乡民,没经过几天训练,战斗力不强,纪律性也差,遇到突发事件后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太史慈只好单枪匹马杀出城去。

太史慈从东门冲出去,一路策马飞奔,孙策带兵在后面紧追了三十多里,便下令停止追击。太史慈一气狂奔了五十里,只跑得人困马乏,此时路两旁的芦苇丛中忽然喊声大起,太史慈一惊,两腿猛夹马肚,未等马儿跃起,两边早已扯开绊马索,那马前蹄一失被绊翻在地,太史慈就地打了个滚儿正待起身,这shi两边伏兵齐出,十几条挠钩将他钩住,几个壮汉上前擒住太史慈,一根粗麻绳捆了个结实,押着他回去见孙策。

孙策听说太史慈被活捉,已押至寨内,急忙走出大帐,厉声喝道:“你们怎能如此对待太史慈将军呢?”士卒们见状赶紧退到一边去,孙策上前亲手给太史慈解开绳索,脱下自己的锦袍给太史慈披上,然后挽着他的手臂进了大帐,拱手对太史慈拜了又拜,说道:“我久闻将军大名,前日神亭一战,更知将军的武艺非凡。若是那天我被将军所擒,不知将军会怎样对我?”太史慈听了,笑了笑说:“这还真不敢说。”孙策听了大笑,请太史慈入座,命人端上酒肉,举杯把盏,热情款待。

酒后,太史慈对孙策说:“刘繇跑了,他的人群龙无首,我想回去招揽士卒,带他们来投靠明公,不知明公能相信我吗?”孙策听罢,起身拱手说道:“那我就与将军立一约定,明日正午时分,我在营门外等候将军回来。”太史慈听了,起身拱手告辞,上马扬鞭而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众人都说:“太史慈这一去,恐怕他不会回来了!”孙策却坚定地说:“太史慈乃信义之人,我相信他不会背弃我的!”

第二天中午,孙策带着众人来到大营门口,立一根竹竿在地上,眼望着竹竿的影子越来越短,大家伙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一个个抻着脖子往大路的尽头望去。恰到日中,就见一队人马出现在大路上,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奔腾而来。孙策大喜,上前施礼迎接,太史慈翻身下马,与孙策相拥而笑。众人见了,都佩服孙策的识人能力和太史慈讲信义的品行。

从那以后,孙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强,四处的人都来投奔他,几个月的时间就聚起数万之众。孙策率军横扫江东,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鸡犬不惊,江东百姓无不欢喜,称孙策为“孙郎”。孙策军每到一处,当地百姓杀牛宰羊去营寨中慰劳,孙策以金银丝帛答谢百姓。对投降的刘繇旧军,愿意从军的就收编他们,不愿从军的就发路费让他们回家务农。由此一来,孙策的势力便不断地增强,于是他便把家人都迁回曲阿,让弟弟孙权和大将周泰守宣城,自己则率领大军南取吴郡。

小朋友们,本期故事就讲到这里,等下期蒲公英爷爷再给你们讲好听的故事。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三国演义故事之三十七 小霸王孙策(六)」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